光影藝術再進化
VINCENT
2014 - 08 - 20

記得小時候每到下課時間就會衝到走廊與小朋友們玩踩影子遊戲或是讓同學猜猜牆壁上的手剪影是什麼動物,影子還會因為光線的變化而有深淺長短、形變的不同,令兒時的同伴們玩的不亦樂乎。長大後發現,小時沉浸其中的光影遊戲原來一直是讓藝術家與設計師著迷於探索的創作靈感來源,讓我體會到光與影原來有著一種最原始最自然和真實與幻象的神秘吸引力,能夠讓藝術與創意工作者們不斷地運用這樣的元素創造出許許多多有生命力的新實驗與新題材。

近期有幾個印象深刻的光影創作,穿梭於虛實間,如真似假的超現實意境令人玩味不已。

搖曳中的圓舞幻

 

 

Dpt.設計團隊與Laurent Craste視覺藝術家共同為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 當地節日Chromatic Festival,打造的互動裝置[Parade],此裝置的設計以大型木箱中的兩只花瓶與一盞吊燈為主角,體驗互動者依照指示搖晃吊燈裝置後,有趣的畫面在此刻映入眼簾,彷彿賦予魔法般,靜置花瓶所投射在背板上的剪影,伴隨著吊燈裝置的擺動節奏手舞足蹈起來,形成違反現實的有趣畫面,花瓶剪影除了隨燈光搖曳外還自個兒擺動旋轉,上演一段精彩圓舞曲,令人有種摸不著頭緒的驚喜,此作品顛覆人們對光影常理性與眼見為憑的傳統思維模式,體驗有違常理的矛盾趣味。

 

圖片來源:http://dpt.co/en/parade-2/


童話幻影的小確幸

 

 

這是一本藉由簡單互動就可以體驗作者豐富想像力的立體童話書,由兩位日本設計師Megumi Kajiwara與Tathuhiko Nijima 巧妙設計,在每一頁插入一張立體圖卡,利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啟動手電筒功能,將立體圖卡投射出的影子映於頁面上,隨者光源距離與角度變化,讓栩栩如生的剪影動態訴說著美麗故事,這樣簡潔的設計巧思,讓想像力豐富的孩子們突破印刷品的藩籬,創造更多元的想像空間。

圖片來源: http://motion-silhouette.tumblr.com/


超乎想像的魔幻盒子

 

 

 

看過以上兩組光影藝術作品後,接下來重量級的實驗性作品。2014年坎城Innovation科技創新獎的入圍作品[BOX],由Bot & Dolly工作室演繹全新的現場演出模式,魔術般的虛實光影魔幻秀,以人與投影面板互動,展現面板中光影視覺意象與寫實的空間感,轉動面板與投影的變化創造出5大風格主題「變形」(Transformation)、「懸浮」(Levitation)、「交集」(Intersection)、「轉移」(Teleportation)、「退出」(Escape),利用光影變化重新建置虛實相輔的表演空間。作品技術面訴求,挑戰結合主流動態追蹤/控制(motion capture/control)、立體投影(projection mapping)、工業用機械手臂(industrial robots)等科技,與軟體、精準程式計算搭配,達成前所未見的人機現場互動技術,也創造出另類表演空間的嶄新格局。BOX影片最後以《2001太空漫遊》作者Arthur C. Clarke的名言:「任何先進的科技都與魔術無異」作為引言,充分傳達出Bot & Dolly的創作精髓。

圖片來源: http://thecreatorsproject.vice.com/blog/video-exclusive-bot--dollys-the-box-unpacks-a-radically-new-design-concept

9588
Comments
潛移默化的行動影片虛擬與現實的模糊地帶,AR技術的發展BACK
110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 號 20 樓之 2
20F.-2, No.2, Ln. 150, Sec. 5, Xinyi Rd., Xinyi Dist., Taipei,Taiwan R.O.C.

+886 2 2739 0000

+886 2 2758 9856